如何说一口庄重严肃的天津话?

宿州定制西装-宿州定制西装在哪里

一说到天津,除了霍元甲和煎饼果子,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哏都”这个称号。天津人说话好玩,他们就好像自带曲艺基因,再加上天津人嗓门大还能说,就差瓜子茶水小板凳伺候着弄个相声专场了。为什么天津话会这么可乐又那么特别,他们到底说的是哪儿的话呢?

天津人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贫,只要张了嘴就滔滔不绝。这跟天津的历史有关系,天津自古码头文化十分昌盛,一直有九河下梢之称,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让天津的海运十分发达,而在晚清时期,天津又成为通商口岸,大量外国人在天津建立租界,使得天津更加繁华。

民国时期的天津码头

天南海北的人聚集在一起做生意,很多都还是外国人,天津人民当然要见多识广、能说会道才能活得下去。这也就造就了天津人民能说还幽默的形象。当然天津人说话也确实是有意思。

就像全中国人民在《乡村爱情故事》和赵本山的小品里学会了东北话一样,人们熟悉天津话也多半是因为马三立的相声和《没事偷着乐》、《杨光的快乐生活》等影视作品的传播。

天津人说话有特点,首先他们特别客气,不管他多大岁数你多大岁数,只要你是女的,他多半就会叫你一声姐姐。刚到天津的**姐们还不习惯呢,听完总会抱怨一句,我才多大啊,你就管我叫姐姐。这就是个称呼,跟山东人见人就叫老师,东北张口闭口就叫美女帅哥一样。

天津话用词比较特别,比如,在天津话里管女生化妆叫“捯饬”,赖着不走叫“起腻”,求人叫“央该”,炫耀叫“显呗”。不过这只是一小方面,要说用词独到,很难说天津话超过东北话。

受曲艺的影响,天津人说话往往言辞犀利、富有创意,不时的在说话中还带着损人和自嘲。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说话的过程中使用哎、嚯、嗨这样的语气词,所以听他们说话很像是听评书或者说相声,当然北京话也有类似的特点。

天津人说话咬字也跟普通话有区别,zh、ch、sh统一读成z、c、s,就比如要把“生活”读成“seng huo”,且重音要读到第二个字。也要在韵母之前加“n”,就比如“爱你”一定要读成“耐你”才有天津味。

当然,导致天津话最为与众不同的还是它独特的语调。在天津话中,一声的读音要比普通话起音低落音更低,而二声和三声则会上升一点声调,就比如“菊花“要读成“居花”,“铅笔”要“铅鼻”。而且,尾音的时候要有升调的感觉,把整个句子升华一下才算完美。

语调变化多端,听起来就会格外有趣,不信你随便用不同的语调说句话也是很的。

天津话这么好玩,不过会说的人并不是太多,如果沿着天津市区向郊区走,你会发现口音的变化简直像到了另一个省份。

郊区的天津人民根本不会操着一口流利的哏都话和你侃大山,尤其是往天津东北方向走走。那儿的人说的话就非常类似唐山话了,就是赵丽蓉老师在小品里说的那种。

现在大家所认为的天津方言,只是天津市内六区(河西、河东、河北、和平、南开、红桥)和西郊大部分、东郊小部分居民的方言。这些地方,由于被挤在大部分非津腔地区的包围圈里,所以反而形成了一个方言岛。

天津市方言分布略图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天津只有一小撮人讲的是正宗的天津方言。其余的地方,都被河北山东北京方言霸占了。所以,想听正宗天津话,只能跑去经济发达的市区。

这么奇怪的现象是怎么出现的,这一小撮的方言岛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当然跟移民脱不了关系。

明朝开始,各路民众就爱往天津跑。从朱元璋到建国后,天津的移民一直不断。而近百年来,由于战乱的影响天津的人口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扩张(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之后)。

这段时间内,大量外地人跑到天津发展。而且,天津靠海而生,从古至今海上贸易十分发达,且被设为通商口岸。这些原因,形成了与周围地区方言截然不同的天津话。

英法等国在天津建立的紫竹林码头

那如今的天津话到底是跟哪的方言融合形成的?中国还有哪的人跟他们说话类似吗?

这还得接着刚才的移民说。异地从军这种事情,并不是如今的专利,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就开始实行了,当时大量的南京军官收到命令万里迢迢的跑到华北地区报效朝廷。

明朝政府要求异地从军,军人家属也都得跟着。所以,军官们拖家带口的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这么大的动静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移民。

这跟天津有嘛关系?

当然有,为嘛天津还叫天津卫?因为“卫”是明朝军事建制,通俗说,天津卫就是为了保护京城而设立。守城当然要有士兵,许多从安徽、江苏来京的士兵都安家在天津卫。

《天津人口研究》中有数据显示,明朝永乐年间来天津三卫的309名军官中有45.31%来自安徽和江苏,他们还都带了家属。

你以为只有明朝这样?错了,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天津卫的军官们依旧如此。虽然早就改朝换代,可是在天津驻扎的军官们的祖籍还是没变的。

康熙年间来自明代南京地区的军官仍占接近半数

从上面的一堆论证中都可以看出:异地从军和大移民对天津话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说,如今的天津话就是移民军官们的方言和天津周边方言的结合体,而明朝的皇帝也是从南京来的啊,南京口音(江淮官话)当然有不凡的影响。

清朝中后期天津卫改为州,天津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来到天津的移民也越来越多,所以最初的天津话也受到了周边方言的影响,逐渐的演变成了现在的天津话。

当然,光进行推理也是没用的。在天津方言方面颇有造诣的李世瑜先生曾进行过实际走访。1986年,李世瑜先生在天津看到了“凤阳杂技团”的演出,觉得他们的口音和天津话相似。于是他带领团队南下想探究天津话的起源,先在凤阳、蚌埠一带徘徊考察,不过并没有什么发现。

但是,当他们到达固镇的时候,却发现固镇人民的口音和天津话几乎一毛一样。当然,固镇的地方有点小,说天津话完全来自那里不太实际,于是,专家们又进一步进行了调研,最后发现,宿州话和固镇话及其接近。

固镇距宿州的距离十分近,所以可以确认,天津方言的“祖宗”就是来自以宿州为中心的广大淮北平原。

不过宿州话的知名度可没有天津话高,好玩程度也是远远比不上。看来,现在的天津话这么好玩还是跟后来和其他方言的融合以及海河边上特有的市井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由于相声曲艺的传播、影视剧的影响和天津人爱说幽默乐呵乐呵得了的性格,已经让人们对天津有了深刻的印象,天津哏都的这个标签算是实实在在地贴上了。